查看原文
其他

陈佩秋:在艺术中男女区别对待,是一种歧视和对女性的不尊重

曹可凡 020艺术观察 2018-11-24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陈佩秋(1923- ),字健碧。河南南阳人。斋名秋兰室、高花阁、载玉轩等。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为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馆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程十发(中)、刘旦宅(左)、陈佩秋在2000年陈佩秋个人画展上合影
佩秋先生爱画兰花,所撇兰叶,运笔流畅潇洒、婀娜飞舞,简逸中又具粗细顿挫变化,真可谓清而不凡,秀而淡雅,传递出清幽的色采,又洋溢着不凋的活力。
“佩秋”二字出自《楚辞》:“涉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说的就是兰花的意思。
不过,佩秋先生在画上经常题的却是“高花阁健碧”。
画家告诉我,这和杨万里“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幽香岂自秘,风肯秘幽香”诗句有关。


陈佩秋《九月海棠》


“缤缤是兰叶缤纷,参差婆娑的动态美。斑红就是兰花嘛,兰花想藏起浅浅的芳香而自赏吗?那是办不到的,风是不肯的,风一吹,幽香还是要散出去的。健碧就是指兰花叶子碧绿而健挺,生长得很茁壮。俗话说,好花还要绿叶扶衬,我做一片绿色的叶子,来陪衬人家花的。我不做花,做绿叶,所以我就用健碧。至于‘高花阁’是李商隐的诗。兰花通常下面先开,顶上最高的花蕾是最后开的。我用高花是取后开晚开的意思。一个人做学问、学本事,都要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这里的高花和健碧有着相同的意义。”佩秋先生这样说道。



陈佩秋《兰花鹌鹑》1960年 上海中国画院藏


佩秋先生的性格也一如她所画的兰花,耿介不阿,超尘脱俗。
她为人处事透明真诚,绝没有一丁点虚伪矫饰。
十多年前,电视台为谢稚柳先生拍纪录片,导演希望也给佩秋先生拍几个镜头。
没想到,她婉言谢绝了,没有陈述过多的理由,只是淡淡甩出一句“谢先生归谢先生,我归我。”
那么多年过去了,这短短十个字仍清晰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
当然,佩秋先生更反感别人把她列入“闺秀”画家的行列,不喜欢别人用“蒨华娟秀”,“清婉纤媚”的词句来描写她的画作。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不管男画家还是女画家,谁画得好,谁就应该在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陈佩秋《林园策杖》

有一次,我和佩秋先生一起去天蟾舞台观赏京剧女老生王佩瑜的余派演唱会。
当主持人反复强调王佩瑜可列京剧女老生榜首时,佩秋先生似乎有些不悦,便从观众席起身说道:“我看现在的男老生也没有一个能超过王佩瑜的”。
观众哗然。
但主持人好像并没有理解画家说话含义,又重复了刚才的论断。
于是陈先生干脆健步走上舞台,拿过主持人的话筒,说:“过去读齐如山先生写梅兰芳的文章。齐先生讲,梅兰芳演女人比一般女性演员更加细腻动人。同样道理,王佩瑜舞台上塑造的男性角色也比一般男演员更出神入化。艺术是没有男女之分的。过去有人一讲到女性画的画就脱不开脂粉气这个评价。我看不见得。如果把我画上的名字遮掉,又有谁能分得出究竟是男人画的还是女人画的?因此,在艺术中对男性和女性区别对待,实际上是一种歧视,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一席话说得全场观众掌声四起。
佩秋先生刚毅磊落的禀性由此可见一斑。

陈佩秋笔下诞生的画作自有一股沉稳刚毅的风骨

这些年来,除了画画,佩秋先生把兴趣转到了古画鉴定上。
通过文献、笔墨、构图、印章、题跋,绢帛等多方面深入研究,对阎立本《步辇图》、董源《溪岸图》等千古名画做出了更加符合历史、还原真实的判断。
这需要何等勇气和魄力。
有段时间,一张署名“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被炒得沸沸扬扬。
有人要佩秋先生对此画发表意见,因为谢稚柳先生生前对这幅画作过较高评价。
佩秋先生不为亲者讳,毫不含糊地指出:“谢先生当时编画册时并没有见过此画真迹,仅凭著录及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谈了对宋徽宗作品的大致评价。
再说,即便谢先生当时认定此画为真迹,也只能作为参考。
以前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对同一张画,谢先生到了晚年,便会有一些新的、甚至截然不同的结论。
所以,《写生珍禽图》究竟是否宋徽宗真迹,关键还是要看他的笔墨风格,时代气息。
现在宋徽宗有几张很靠得住的作品,大家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加以辩别。”

陈佩秋《花树春风又一年》

为了使研究更加科学规范、合乎逻辑,佩秋先生还将电脑技术引入古画鉴定上来。
她在研究阎立本绘画时,就把《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输入电脑,每个局部逐一对照,互相比较;鉴定石涛绘画时,她把石涛各个时期的用笔全部用电脑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管什么时期,石涛的用笔如苔点、小竹子等都有其共同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貌,如果是张石涛假画,只要稍加对比,就可一目了然。
朋友们都劝陈先生不必如此劳神,有时间不如多画几张画,但画家却不以为然:“我感到有种责任心,或者说是职业良心促使我这样做的。书画与市场相关联,就必然出现假画,如今赝品漫天飞扬,那还了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强鉴定工作,培养鉴定家的职业良心,提高大家的鉴别能力。”

时至今日,已年逾九旬的陈佩秋先生仍致力于国画的普及和教育,常为高校开展书画讲座。

陈佩秋先生关于古画鉴定的见解已被编撰成书,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佩秋先生浸淫古书画已达半个多世纪。早年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时,就临过赵幹的《江行初雪图》,以后又相继临过李唐、马远、黄公望、倪云林等不同时代画家的作品,感受良多。
同时,她还走街串巷,不断在古董市场历练自己的眼光。她也有幸经手过马远、黄公望、陈老莲等人的珍品。《避暑宫图》就是她于四十年代用自己有限积蓄,从古董贩子买回来的。后来给谢稚柳先生一看,果然是个宝贝。《避暑宫图》属北宋全景式构图。
整幅画面为依山临湖的大片宫阙,并有桥梁与湖泊彼岸隔水相接,其规模之大,为传世宋元画中罕见。
经专家考证,此图所绘极有可能是天下闻名的九成宫,作者为北宋画家郭忠恕。书画鉴定家傅熹年先生曾将此画借回家品赏达一年之久,爱不释手。
郭忠恕《避暑宫图》北宋 陈佩秋藏

有人问佩秋先生是否准备集绘画、书法、鉴定于一身,成为一个画坛大佬。
“我只是画坛的一片绿叶,只想把红花衬得更艳更美”佩秋先生淡然地说。
画家曾用过一方“忆谢堂”的闲章,取李白夜泊牛渚诗意,暗寓绘画创作之路往往是孤独的,不被人理解,如李白那样,深感知音太少。
依我看,佩秋先生的确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地埋首苦耕力耘,用一块石一丛树一簇花,用一根线一团墨一抺色,构建属于自己的艺术大厦。

陈佩秋《春花喜鹊》20世纪60年代

陈佩秋《树接清溪》1999年

陈佩秋《风信子》



陈佩秋《茂林古寺》



陈佩秋《秋山读书》



陈佩秋《松亭纳凉》



陈佩秋《太华长松》


原题悲欢自酬·纫秋兰以为佩——记陈佩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赵无极袁武杨之光王肇民王学仲李可染马顺先彭先诚陈金章张大千董希源梁江杜滋龄何家英陈章绩陈湘波林墉陈永正陈新华史国良李叔同罗渊李孝萱关山月陈炳佳方立丁一林李玉田丁聪叶永青方声涛贺友直刘济荣郝鹤君靳尚谊潘天寿田黎明朱颂民邵增虎吴茂长林风眠方向高剑父陈丹青涂志伟郭子良黄胄王子武许鸿基黄宾虹陆俨少叶浅予朱道平贾又福田克盛赖少其梁占岩司徒绵林风眠罗尔纯林丰俗冷军傅抱石詹建俊江汉城许固令黎雄才姜今毛焰黎明郭全忠莫肇生黎柱成方晓龙刘文东张闯崔子范苏百钧卢沉刘国辉周韶华吴大羽代大权谢楚余王宏剑刘国松陈耀年龙虎黄永玉于右任忻东旺张捷孙其峰宋雨桂石鲁卓鹤君杨福音程十发卢辅圣方人定刘二刚刘斯奋

1.石鲁:画画没感情,画的再精也只不过是完成照相机的任务

2.杨福音:美术界不是娱乐界,要守住自己,不要糟蹋中国画

3.忻东旺的幸与不幸均来自于他的天分

4.于右任:落落乾坤大布衣

5.卓鹤君: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考美院考了25年!

6.孙其峰:来看望我,请“带画不带礼”

7.宋雨桂:画家要用作品说话,作品就是力量!

8.真正的天才是在专注中燃烧的人

9.有人说,等把钱挣够了再来搞艺术,那是扯淡!

10.国家文物局:这些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总名单)

11.刘国松:书画不同源,勉强说同源就是同用一支笔!

12.程十发:“谁不学王羲之,我就投他一票。”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纠错︱建议︱合作︱交流︱收藏

广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如果您有意收藏平台推介的艺术家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